《红楼梦》里,香菱想跟黛玉学诗,黛玉给了她一个认真的答复,其中一句说:“第一个想法关系到文字是不是最后的东西”。

“用心”真的是最重要的。一篇文章立意一般,即使手法精妙,结构精巧,也是空好皮。

今年高考语文考完,很多老师都写水文,很多同学也试水。

如果这些作文工作者把它们工整地抄写在作文纸上,然后混在高考试卷里,我相信大部分都能得高分,有的还能得满分,因为它们都具备了一篇高分议论文应该具备的特征,如审题准确、论点明确、论据充分、层次清晰、语言优美、逻辑严谨等等。

但不是考卷,“考卷”基本等同于考卷;是“异地作文”,但大部分是“应试作文”。也就是说,这些作文几乎都运用了很棒的写作技巧,但在外观上大同小异,毫无特色。

以新高考第一卷的作文为例。

这道作文题不难考,但其核心内容是“重在基础”、“脚踏实地”,不能“好高骛远”、“浮躁”。

大多数“场外作文”一般都是在阐述“基础的重要性”。一般题目都与“基础”有关,如“以自身技能为基础,创造新技能”、“志存高远,脚踏实地才是真理”、“打牢基础,正气存后创新”等。中间部分一般围绕“为什么要重视基金会”和“如何做好基金会”这两个问题。作为一篇应试作文,这样写当然没问题。不过这一本八百多字的大部分只能叫“作文”,下面这本可以叫“文章”。

“作文”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打分上,文章的价值在于启发和警醒人。

这一本是《文字学中的基础、通俗、精彩》,是一位老师写的。

我们来看这篇“文章”。

文章有1260多字。这里暂时删了三个例子,差不多删了200字。删除的内容如下:第三段后面一整段,正例“达芬奇的画始于蛋画”,反例“太极宗师马保国被“闪电五鞭”压弯,最后大方大笑”;倒数第二段最后一个例子,浙江特级教师高考写水文,被作家批评,被国人嘲笑。

这篇文章会让人想起白居易的一句话:文章是时不时写出来的。这篇文章一方面反映了现实,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,有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
本文最大的亮点是立意。

文章指出了学生追求答案模板、研究者玩弄先进理念、出题者故弄玄虚、教师文笔难创新等语文教育的尴尬局面。总之,很多人不重视“第一手”,一味追求“最好的手”。这篇文章触及了中国教育的一些真相,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。可以说,这篇文章的思路新颖深刻,真的可以发人深省,引人深思。值得打满分。

我们优秀的作文都写了些什么?

谈“缅怀过去,展望未来”,谈侃侃“高举希望的火炬,描绘青春的蓝图”,写“做时代的梦想家,梦想的实践者”的专集...

这些话当然很好,这些想法当然有价值,但我觉得几乎没什么。差不多什么?

我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看到学生的个性化表达,哪怕是语言不成熟,很多学生也不希望被“模式”框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