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文岗

文化,高雅有品,古今中外都是人的最好招牌和装点。但文化的获取不比野生人参生长容易。一个人小学读到大学,16年才弄个学士,且未必就诗书满腹。而一个人若混得有点头脸,没点文化,一张嘴全是口号+他妈的,也真上不得台面,对不起江东父老。越缺什么就越想秀什么,咋整?装呗!

装有文化的关键是多往身上贴文化标签,有道是:辞章歌赋偶出口,对子联句露一手;琴诗书画不易装,棋酒花茶可以有;子乎者也蹦蹦字儿,外语单词作作秀。此乃总论,具体方法就多了。比如背书名诗名词牌名、秀藏书玩书法等等,其中,歪解汉字是装有文化的最简便手段,有必要重点说说。

汉字是文化的最基本符号,解字分正解、趣解和歪解。其实,趣解也属歪解,只不过雅趣多些罢了。愚以为,以《说文》为依据,用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四种造字法解构汉字的,即为正解。正解高深复杂,你得把《说文》翻烂。啥叫趣解、歪解?先看样本。

乾隆下江南途遇农夫,问宰相张玉书“农夫的‘夫’字怎么写?”张玉书顺口答道:“就是二横一撇一捺,轿夫之夫、孔夫子之夫、夫妻之夫、匹夫之夫都这么写。”乾隆听后摇头说:“你这个宰相,连个夫字的写法也辨不清?农夫是刨土之人,上写土字,下加人字;轿夫肩上扛竿,先写人字,再加二根竹竿;孔老夫子上通天文,下晓地理,这个夫字写个天字出头;夫妻是两个人,先写二字,后加人字;匹夫是指大丈夫,这个字先写个大字,加一横便是。用法不同,写法有别,不能混为一谈啊。”乾隆解“夫”,集智解趣解巧解于一体,堪为典范。

当代才子杨子才付多年辛劳著《萤窗咏史诗》,心生感慨,吟成七古一首:

眼横鼻直下为口,上有双眉似草头,

人面天然成“苦”字,从生到死苦无休。

好吃懒做成猪狗,坐享其成天所仇。

一世勤劳少愧疚,甘甜须在苦中求。

杨老相面解“苦”咏人生,也是智解趣解巧解之佳品。

以上不难看出,趣解不仅像那么回事,是那么个意思,更妙趣横生。但趣解需要知识和巧慧,不是那么容易的。有的趣解也很牵强。如有人解“和”字:“禾”代表人人有饭吃,“口”代表人人能说话,一“禾”一“口”,就天下太平。趣味性明显不足,但解出了一个宏旨要义,故可勉作趣解。

歪解则容易的多。多次听土豪企业家歪解“企”字:“上人下止,合而为企。没有人,企业生命就终止了。”然后咧嘴一笑。乍听,也像那么回事,但生硬粗糙。事实上,企是会意字。止乃足,人举踵望、踮脚看、企望的意思。另仓颉造字是黄帝时期,而企业产生于16至17世纪。汉语“企业”一词,是从日本流入的。可不是嘛,企业还没产生呢,哪来的生命?

看电视剧和珅歪解“官”字:上面一个口,下面一个口,先喂饱上面那个口,才能喂下面那个口。贪人贪解,言之成理。也有人把“吹”字解为“欠揍的嘴”,解“信”字为“人说的话”,把简化了的“会”字解为“人头云集”或“人云亦云”的,都有那么个意思,但都既非正解,也非趣解,只能算歪解了。

最近,看了兩组贬损知识分子的汉字歪解。一组是“成败”二字。且看解构:什么是成?万戈为成,戈就是军队,谁的军队多谁就能成功!再看败字,一个贝加一个文,贝文为败,谁拿着文人当宝贝谁就必然失败!

另一组是“士仕”二字,这么解的:历史上当政者从不把知识分子当人看,士是胥吏、捉刀吏、办事员,仕是官员。说知识分子只有当了官,才配给加上一个人字旁,才算是个人,不当官就不是人,就不能加这个人字旁。自然就列为“八娼九儒十丐”,成了“臭老九”。

可见,歪解也有点像的意思和巧趣,但比较牵强附会,且趣味不足;有的有失文雅,显得粗俗。歪解无所谓对错,唬人就行。需要说明的是,由于歪解也有点像,容易让人信为正解而以讹传讹、误人子弟。因此有必要指出,凡对汉字作歪解者,歪解后当告知正解,可这也正是土豪们的软肋,真是难为他们了。

另有,解字若和用典结合起来,装有文化的效果更佳。我曾认识一位官员,欲要身临某处描述什么场景什么事,先让秘书寻章摘句查典故,然后临场择用,演出效果很是不错。

当然,装有文化只能装一时,往往装着装着就露馅儿了,且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是装不出来的。从长计议,还是得多读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