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王庄

近从《细说大宋大全集》里,读到了一则小故事:太平兴国四年(979)二月十五日,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离开汴京,宋对北汉二度大规模讨伐开始了。十八日,车驾到达澹州(今河南浚县),太仆寺的官员宋捷在路边迎接。宋太宗听到这人的名字,兴高采烈地说:“此仗必胜了。”于是封宋捷为将作监丞。

仗还未打,仅凭着名字里带有报捷的“捷”字,就被封官——因名得福,好玩,好玩。

历史上,不乏“因名得福”的现象:清光绪三十年(1034)殿试后,主考大臣把入选的试卷按名次排列,呈请慈禧太后“钦定”。慈禧看到刘春霖的考卷时,卷面上那清秀的小楷,使慈禧眉宇舒展,又一端详“刘春霖”三个字,觉得这个名字寓意好。当时清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际,“春霖”也许能带来好兆头,于是慈禧点刘春霖为“一甲头名状元”。第二年科举制度废除,刘成了中国历史上的“末代状元”。这位仁兄,名字里带有吉祥字眼,也因名得福。

更多的“因名得福”的现象,这儿就不再赘述。

仅从以上两例中,明眼人就已经发现,同为因名得福,情况也是有区别的:刘春霖首先是因為文章写得好,字写得漂亮(科举考试,一看书法,二看文章——笔者注),才得以让慈禧看到他的名字,继之因名得福。若不是文章好、字也好,他的名字起得再好,恐怕也到不了慈禧跟前,无从引起慈禧的兴趣和好感。这叫“凭实力摘星”。

像宋捷那样,“战绩”未出,仅凭名字里有个吉祥字眼就被皇帝赏识封官,除了证明赵光义那厮做事孟浪,形而上学,实在是多亏讨伐北汉的战局最后胜利了,从此北汉的十州、一郡、四十一县、十三万五千二百二十户、三万军队,全部归宋朝所有。要不是战局取胜,“宋捷”这名字岂不是银样镴枪头?赵光义岂不也要坐蜡,他豪气干云地断言,岂不违背了“蛋未孵别先数小鸡”的古训,成了望梅止渴画饼充饥?

名字,往大处、好处说,就是一个人的外包装,商品讲究包装,质优商品再有个生动、靓丽的包装,可谓锦上添花。所以,一个人名字,包装一下,起得时尚好听,大气独特有创意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可商品戒绝过度包装,一个人的名字,也戒绝过度包装。往小处、实处说,名字不就是个简单的符号吗,何用像当下不少年轻家长那样,煞费苦心,翻书查字典,甚至花钱到起名社里为孩子求名?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,当年袁隆平出生时,婴儿出生表上所填的名字叫“袁小孩”,普通、平淡得很。普通、平淡又怎样?前不久,一个段子在网上传得不亦乐乎。该段子点赞说,袁隆平思想先进,知识渊博,出身名门却如同乡下人,貌似俗汉却擅长吹拉弹唱,闲聊不改乡音土语,关键场合却能讲一口地道的英语,年愈九十仍忙于田间,造福世界却清廉寡欲……结论:上下五千年,袁隆平堪称神农。相反,二十多年前,那个在北京到莫斯科的K3国际列车上大肆劫掠旅客财产的犯罪团伙里,有个和大科学家牛顿同名的家伙,因罪大恶极,到头来被法律剥夺了生命。

噫吁嚱!因名得福诚可羡,徒有虚名实可哀。还得相信那句老话:包子好吃不在褶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