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敏文

因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分歧而造成的友情、亲情撕裂早已司空见惯。2020年初,我们几个平时观点相近、联系较多的朋友拉了一个6人微信小群,结果是没到年底,群员仅剩4人。一位朋友对我说:“你这算什么,我连亲友群和家庭群都退了。”从“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”到“三观一致将取代血缘关系”,都说明了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。随之而来的,是人际关系的空前撕裂。究其原因,也许可以归结为知识基础、思考能力的悬殊和信息广泛传播和共享所带来的信息对称。

造成知识基础和思考能力悬殊的原因,则是长期的阅读、学习、思考与长期的不阅读、不学习、不思考。一个阅读与思考的人和一个不阅读不思考的人,一天两天看不出差异,一月两月也差别不大,一年两年必然会出现差别,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,一定会天壤之别。有一个说法是:如果你每天拿出二十分钟学习关于昆虫的知识,二十年后你就是一个昆虫学家。一个对昆虫没有特殊爱好也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,和一个昆虫学家讨论关于昆虫的问题,怎么会有等效的交流?

长年的阅读与不阅读必然造成知识基础和思考能力的巨大悬殊。但在网络信息时代,特别是人手一个智能手机之后,不仅普遍的、对称的信息共享成为现实,而且所有的社会热点、舆论关注都会对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。面对某一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,而越是缺乏相关基础知识和没有思考习惯的人,越是对事件的真相、来龙去脉没有兴趣了解,却越是热衷于发表看法、判断是非,绝不会去审慎思考自己是否具备判断能力。

清华大学著名国际关系学教授阎学通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:“经常有人问我对某个国际问题的看法,我说这个我不懂。人家很不理解,你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吗?他们不知道,国际关系学的发展,已经像医院划分科室一样分工明晰。就像同样是医生,内分泌科的医生做不了胸外科手术一样,在国际关系学领域,研究地缘战略、地缘政治的,不能解释国际经贸纠纷;研究东北亚问题的,也难以解释发生在南美洲的某个事件。那种什么都知道,什么都能解释的所谓‘专家,和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有區别吗?”

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和智能手机了解到的某个国际事件,表明上看似乎一目了然,而事件的背后却包含复杂的历史、文化知识和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外交背景。可以毫不客气地说,任何在大范围内成为新闻的事件,分析判断都需要专业知识和素养。在乘坐公交车、高铁、飞机的时候,你不大可能对驾驶员说:“你的技术不行,还是让我来吧。”可是,面对一个国际问题或者社会问题,分析判断所需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素养远超公交车、高铁、飞机驾驶,你却非常自信地觉得自己的看法比国际问题专家和社会学家更靠谱,不荒唐可笑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