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志广

最近,从媒体上看到了一篇以《正事不干善加戏,业务不行善花活:谨防“花头干部”搅局基层》为题的记者调查文章(见《半月谈》2021年第22期)该文章甫一披露,多家媒体纷纷转载,评论。

什么样的干部是“花头干部”?

不由得,我萌生了以相关报道、评论及在下的耳闻目睹为素材,为“花头干部”画一幅像的想法。

“花头干部”嘴巴很甜,说话领导爱听。他的顶头上司若是女性,即使是颜值不高,他也会夸长得年轻漂亮,衣服穿着很得体,手中提的包包也很时髦;如果是男性,他就会说,长得既帅气又有书卷气,可谓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。“花头干部”对顶头上司工作方面的阿谀奉承更是毫不吝惜。如领导的意见高屋建瓴,领导看问题一针见血,一语中的。即使是明明知道领导会上的讲话是秘书写的,也奉承说,领导的讲话言简意赅,文采飞扬,引人入胜。

“花头干部”只会来事,不会办事。有的“花头干部”能力不足,责任心不强,对承担的工作任务很敷衍,总是夸大工作难度,工作进展缓慢,最后草草了事。而在单位里却颇受领导好评,因为其面对不同工作的态度有所不同,端茶倒水、打扫卫生、擦洗花叶等事情,从来不用领导费心,总是想在前面,办得很好。如领导家里有了红白喜事,他总是第一个奋勇“冲”上前去,出钱出力,把事情办得很好,事后领导都很满意。

“花头干部”不干实事,善在领导面前诉苦表功。他对工作拈轻怕重,工作松松垮垮,拖拖拉拉,明明没干多少工作,还时不时地找各种理由请假。领导来视察时,任劳任怨,辛辛苦苦工作的同志还没说话,“花头干部”就开始诉苦表功:“这些天可把我累坏了,腰疼胳膊疼。”有的“花头干部”对单位布置的工作,领导在场讨论时,发言积极热烈表达自己的想法,等到安排具体任务时,自己却退居后方。

“花头干部”对上逢迎,善搞形式。他善于抓住领导的关注点,对于“一把手工程”很认真,哪怕脱离了实际也不管;对于不是领导十分关注的日常琐碎工作却推三阻四,提不起精神。比如,有的“花头干部”的领导周末加班调研,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分工,专门跟着领导,给自己加“印象分”。然而,领导不在的时候,他就开始“玩消失”。

“花头干部”善唱高调,善于表演。比如,中部某省在今秋遭遇强降雨,导致不少地方受灾。某市给受灾严重的几个村发放“紧急避难费”,用于紧急状态下的旅馆住宿补贴。一位市级领导进驻受灾村开展工作时,几十个村民围着问能不能领到“紧急避难费”。这位领导大手一挥,说“一视同仁”,现场群众拍手叫好。这让镇干部为了难:资金是专门给整村被淹的村子的,面对不符合补偿标准的情况,他们只能苦苦解释后拒绝。有的群众依然不理解,质疑“好经都让乡镇上这帮歪嘴和尚念歪了”。这种行为是自己赢得了一时的掌声,却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。(见《半月谈》2021年22期)还比如,某些“花头干部”在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、调研、评估时唱的高调,做出的表演更是俯拾即是,不胜枚举。

“花头干部”现象对基层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。首先,会导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的“逆淘汰”,挫伤“老黄牛”的工作积极性;其次,影響政府机关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,以及各方面工作的开展;最后,影响国家机关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公信力。

干部队伍中,“花头干部”现象的出现凸显的是某些干部忘记初心,私心太重,心机太多,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。最后,需要强调的是,“花头干部”只有在喜欢搞“花头”的领导下工作,才会受到赏识,得到实惠。试想,如果领导干部工作细致,扎实认真,公平正派,只喜欢踏踏实实,认真工作且不事张扬的“老黄牛”式“实心”干部,谁若在他面前搞“花头”,必然会遭到严厉批评,甚至会因搞“花头”破坏了其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,进而影响到其荣辱升迁,那么谁还会做出挖空心思,处心积虑,玩“花头”,甘当“花头干部”的蠢事呢?

杨树山/图